当前位置:河南热线 > 地市 > 安阳 > 正文
全球时讯:安阳市实施优势再造 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
2022-11-09 15:45:12 来源: 安阳日报
关注河南热线

一线见闻·基层行

我市实施优势再造

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记者 牛思明

近年,我市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,并提出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。“实施优势再造战略,加快安阳制造业在区域高质量发展格局中跑得更快、飞得更高、脱颖而出,必须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,全面推行产业链‘链长+盟长+链主’的‘双长一主制’,推动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供应链、要素链、制度链‘五链’深度耦合,在原有基础上持续不断厚植、深挖、精耕原有优势,提升形成新的比较优势,推动产业基础优势向现代产业体系优势加速转变。”市工信局总工程师康锦州向记者介绍。

厚植主导产业新优势

我市坚持整合资源、优化布局、承接转移、强链延链,着力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,打造一批产业集群,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,率先实现主导产业“大而优、大而新、大而强”的新跨越。

精品钢及深加工产业。我市聚焦精品薄板、高端管材、优质棒材、优质线材、电磁新材料(硅钢)等优势产业链,以延链、强链为路径,重点推动钢铁行业整合提升项目建设;到2025年,建成安钢、林州、水冶、汤阴四大精品钢及深加工基地,打造全国重要的千亿级现代钢铁生产基地。

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。我市聚焦新能源商用车、新能源专用车、氢燃料电池汽车、汽车零部件产业链,积极布局动力电池、车用驱动电机、整车电控系统产业链;重点推动德力汽车公司系列电动物流车、比亚迪弗迪动力齿轮总成、和德年产2000台纯电动城市专用车等项目建设,持续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;到2025年,打造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。

高端装备制造产业。我市聚焦通用航空制造、轨道交通制造、智能装备制造、康复医疗设备制造产业链,重点推动无人机产业孵化器、5G泛在低空测试基地、安阳智能装备产业园、福斯罗轨道交通配件制造项目等项目建设,持续提升高端和终端产品比重;到2025年,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示范区。

深挖传统产业新优势

我市坚持“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”转型方向,推动传统产业与前沿技术、跨界创新、颠覆模式“高位嫁接”,加快提高传统产业“新型化率”,实现制造模式深度变革与“材料+装备+品牌”全方位提升。

精细化工产业。我市聚焦煤基精细化工产品、煤基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,培育新型化肥、煤焦油精深加工、加氢精制、焦炉煤气高附加值利用、焦化产品精细加工等精细化工产业链;重点推动利用二氧化碳制绿色低碳甲醇联产LNG、焦炉煤气制氢及清洁燃气技改、新型炭材料(针状焦)等项目建设,持续提升非焦产品比重和附加值;到2025年,建成河南省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氢能源基地。

食品制造产业。我市聚焦休闲食品、冷链食品、肉制品、豆制品和乳制品、酒及饮品等产业链条,重点推动年产3.6万吨休闲食品项目、1200吨/天小麦加工制粉项目、年产1200万吨米面速冻制品项目、年产1200吨膨化食品、冻干食品及面包加工项目等项目建设,持续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;到2025年,建成区域食品制造名城。

纺织服装产业。我市聚焦棉纺(混纺、紧密纺、特纺)、织布、漂染、印花、童装、内衣和羽绒服、高档西服等纺织服装产业链;重点推动广州童装产业园、年加工2500万件(套)针织服装项目、年产10万锭高档精梳棉纱纺织项目、安浙童装产业园、针织面料智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,持续提升集群化发展优势;到2025年,建成绿色、时尚、智能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。

绿色建材产业。我市聚焦绿色高端陶瓷、水泥、装配式建筑、新型玻璃等绿色建材产业链,以延链、优链为主要路径,重点推动林州市建筑装备材料产业园、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、陶瓷博览园二期等项目建设,持续推动绿色建材向品种多样化、品质高端化、产品绿色化转型换道;到2025年,建成区域绿色建材产业示范基地。

精耕新兴产业新优势

我市坚持“无中生有”“有中育新”“优中培新”,加快细分领域建链、延链、补链、强链,着力打造一批百亿级集群和现代化产业链。

电子信息产业。我市重点培育壮大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、智能传感器、网络安全等产业链,前瞻布局人工智能、大数据融合创新产业、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链,重点推动致远覆铜板二期、十代高端盖板玻璃生产线、高新标光电显示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建设,持续打造电子信息“芯屏端网”生态圈;到2025年,建成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高地。

新材料产业。我市重点培育壮大电子新材料、先进钢铁材料、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链,前瞻布局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链;重点推动林州市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园、年产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、中性硼硅药用包装材料等项目建设,持续筑基新材料产业高端前沿;到2025年,建成百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。

生物医药产业。我市重点培育壮大生物医药、现代中药、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链,前瞻布局生命健康科学产业链;以补链、谋链为主要路径,重点推动康复设备产业园、贝斯达智能康复、诺宝泰科技产业园、上海浦津林州小容量注射剂等项目建设,持续抢占生物医药产业高端价值链;到2025年,建成百亿级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。

新能源产业。我市重点培育壮大风电、光伏等产业链,前瞻布局氢能和储能产业链,以补链、延链为主要路径,重点推动克能锂电二期、华润风光储氢多能互补、利源集团氢能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;到2025年,建成中部地区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。

责任编辑:hN_0909